历史回顾
让我们边回顾40年的历史边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历程
40年以上的业绩是赢得高度信赖的有力证明。
雅马哈开始工业机器人事业是在约40年前。曾一度面临事业本身被取消的危机。
能够发展到今天,其间经历了几度波折。
以强大的阵容开始了创业。
1981年12月,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开始了开拓新市场的挑战。这就是工业用机器人。雅马哈成立了IM事业部,准备将为摩托车生产线开发的CAME(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机器人投放市场。
IM事业部的组建成员,以生产技术部内机器人开发组的技术人员为中心,又从外部招募了优秀的技术人员,总人数达50多名。以强大的阵容开始了创业。
当时,提起工业机器人理所当然是指用在汽车等生产线上的大型焊接机器人。那时,IM自主开发的CAME机器人以小型化、高功能、超酷的设计被登载在专业杂志的封面,曾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是,仅仅8个月之后,那一天突然来临。
仅8个月就宣告解散。
“解散IM事业部”--事业部的成员们被常务突如其来的宣布惊呆了。1982年8月,首次IM事业就这样短暂的谢幕了。
解散IM事业部的一个原因,是国内摩托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就是被世人喻为HY战争(本田Honda与雅马哈YAMAHA的商战)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其中致命的原因是开发的机器人产品在性能、性价比方面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销售业绩不佳。于是,IM事业部一度退出了前台。最终留在生产技术部内的原IM成员仅剩下8名。尽管如此,为了自己事业的存在不被忽视,绝不能就这样袖手等待。
也就在那时,曾任加尼弗尼亚R&D中心主管的土屋加津彦回到了日本,被任命为技术本部技术课课长。土屋一回国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寻找新业务的幼苗。面对土屋,原IM成员满腔热情地请求“无论如何希望使机器人事业继续下去”。
“I(总是Itsumo)M(问题Mondai)”事业。
“如果是机器人,公司已有技术基础。就此退出未免太可惜”。土屋的决断与原IM成员的热情终于交织在一起,1983年7月生产技术部内“新生”IM技术课悄然诞生。IM技术课设在浜北工厂2号馆的2楼。是MC部门西侧的一个角落,可以说是寄人篱下吧。
IM技术课是成立了,但还不能就此放心。“只要不持续盈利,随时都可能被解散,那就只能认了”大家都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毫无退路的IM成员们不顾一切拼命地加班加点地工作。说得好听是热心工作,但从公司职员角度来说,却是一群只顾自己随意工作的任性工作狂。不知不觉IM被冠以“I(总是Itsumo)M(问题Mondai)”事业了。
尽管如此,被视为“问题儿”的IM成员们借助宽容的工厂氛围拼命地工作,IM总算开始缓慢地发展了起来。
全部为手工制作的展会。
新生IM为宣传自己选择了“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作为正式对外发布的舞台。展会预计在1983年9月举行。对重建的IM技术课来说距展会仅剩下2个月的时间。每晚加班直到发货前夕,倾其所有终于备齐了“犹如机器人的产品”。在展会会场,开幕前夕直到深夜IM技术人员还在组装机器人系统。据说连巡逻的保安都忍不住苦笑。
当然,IM内部没有任何人有参加过展会的经验。展位的设立,产品说明用的展板、传单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的。展会期间的产品介绍也全部由IM成员自己担任。简直无法与有漂亮宣传模特儿的其它展位相比,虽然显得不够熟练,但在热情劲儿和活力上大家都怀着一颗绝不认输的心。
改变命运的1通电话。
在“东京国际机器人展”展会期间没有成交1台机器人。但是,之后不久某制造商打来电话说“在展会上看到雅马哈的机器人,很感兴趣”。他提出的订单是“利用展出的机器人技术,可不可以制造小型贴片机呢?”。小型贴片机(现在的表面贴片机)是自动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贴装电子元件的设备。现在,表面贴片机是IM收益比较好的产品。这1通电话可以说很大地改变了IM的命运。
那之后,IM积极参加展览会。雅马哈发动机公司的机器人即使还没有名气,但公司的名字却广为人知。客户前来展位洽谈的机会逐渐增多。不久,开始接到制动器装配线、复印机用制造系统等大型订单。
与海外的知名企业合作
随着印刷电路板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雅马哈的表面贴片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顶着强劲的逆风,犹如人工划船般开启了航程的新生IM,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受到关注。1988年2月,与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式签订了供货协议,成为了该制造商的表面贴片机供应商。这一成功也就成了推动IM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它不仅使IM能够制造超越欧美市场的产品,还培养了IM成员的国际意识,并促进了达到高性能、高功能、高质量水准的技术力。
曾经被喻为“问题儿”的IM事业持续稳步地发展,现在已被赞誉为“优等生”了。